
在中医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熟地黄作为一味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的良药,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它不仅是六味地黄丸、四物汤等经典方剂的核心药材,更是历代医家调理虚损、固本培元的首选。然而,熟地黄之效线上配资知识网,非独赖其地之良、种之优,更在于其炮制之精。古法炮制熟地黄,讲究“九蒸九晒”,工序繁复,耗时冗长,却最能保留其药性之醇和、功效之深厚。而在温县,有这样一位秉承古训、恪守初心的匠人——温贤仁,他以“推己及人”为念,以仁心仁术为魂,三十年如一日,坚守古法炮制熟地黄的技艺,不为名利,只为那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健康的承诺。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一、熟地黄:大地之精华,生命之根本
熟地黄,乃生地黄经蒸晒炮制而成。生地黄性寒,主清热凉血;而经炮制后,其性转温,功专滋阴补血,填精益髓,被誉为“补肾之圣药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熟地黄,味甘微温,主填骨髓,长肌肉,生精血,补五脏内伤不足,通血脉,利耳目,黑须发。”其效之宏,非他药可及。
展开剩余83%然熟地黄之效,贵在炮制。古法炮制,讲究“黑如漆、亮如油、甜如蜜、香如醪”,非经九蒸九晒不可得。蒸之不足,则性未转温,补力不显;晒之不透,则湿浊内蕴,易生霉变。每一蒸每一晒,皆需顺应天时,察其色、嗅其味、握其质,凭经验与悟性,方能得其精髓。此非机械化之可代,非急功近利者可成。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二、温贤仁:一位“推己及人”的守艺人
温贤仁,河南温县人,出身于中医世家,祖上三代皆以炮制熟地黄为业。其父温厚德,曾为同仁堂供药数十年,素有“地黄温”之称。贤仁少时体弱,常赖熟地调理,深知其功。及长,目睹市售熟地黄多粗制滥造,或以焦糖染色,或以硫磺熏制,药效大减,甚至有害人体,心中愤懑,遂立志承继家学,复兴古法。
“我自幼体弱,是熟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如今我身体好,便想让别人也能用上真正的好药。”这是温贤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深知,药材之于病人,如粮食之于饥民,一丝一毫不可苟且。于是,他恪守“推己及人”之初心,将每一斤熟地黄都当作是给亲人所用,不容半点马虎。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三、九蒸九晒:一场与时间的对话
温贤仁的炮制坊,位于温县黄河北岸的一处老宅院内,青瓦白墙,古木参天。这里没有现代化的蒸汽设备,也没有流水线作业,只有十几口紫铜蒸笼、一排排竹编晒席,以及一口口历经百年烟熏火燎的老灶台。
每年霜降之后,温贤仁便开始挑选地黄。他只选温县本地所产之“怀地黄”,因其土质独特,富含多种矿物质,所产地黄质地坚实、油性足、糖分高。选好后,先以清水浸泡三日,每日换水,去其泥沙与杂味。然后上笼初蒸,柴火需用枣木,火势先大后小,蒸足四个时辰。出笼后,趁热拌入黄酒与砂仁粉,以去其滞腻、助其运化。随后摊于竹席,日晒夜露,须择晴朗无风之日,晒至表里干透,再收拢回潮。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如此反复,蒸一次,晒一次,为一“转”。九转之后,地黄由黄转黑,由硬转软,由苦转甘,质地油润,断面漆黑发亮,入口甘甜如饴,始为“九制熟地黄”之正品。整个过程,需时九九八十一天,横跨秋冬春三季,稍有不慎,前功尽弃。
温贤仁说:“熟地黄是有灵性的,你急不得,也懒不得。它就像一个孩子,你要耐心地陪伴它成长,它才会回报你最好的药效。”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四、仁心济世:不卖贵药,只卖对药
在温贤仁的炮制坊外,常年挂着一块木牌,上书:“不卖贵药,只卖对药。”他坚持平价售药,从不炒作概念,也不搞“年份”“野生”等噱头。有人劝他:“你这九制熟地这么好,卖贵点也能理解。”他却摇头:“病人已经够苦了,不能再让药价成为他们的负担。我只求问心无愧。”
曾有一位来自山东的老人,因肾衰贫血,常年服用熟地黄。市面上买的熟地要么无效,要么上火,经人介绍找到温贤仁。温贤仁免费寄去三斤九制熟地,并附上手写服用说明。老人服后三月,面色转润,精神大振,专程赶来致谢,跪地不起。温贤仁扶起他说:“我不过是做了我该做的事。你好了,我就安心了。”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五、传承与守望:让古法不灭,让仁心不冷
如今,温贤仁已年近花甲,儿女皆在外工作,不愿继承这门“苦差事”。他曾一度焦虑,怕这古法炮制之术断于己手。直到近年来,几位中医学院的学生慕名而来,愿拜师学艺,他才稍感欣慰。
“我不求他们赚大钱,只求他们记得:药是救人的,不是赚钱的。你炮制的每一斤熟地,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。”温贤仁将祖传的炮制笔记、火候口诀、辨药经验,一一整理成册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。他还主动联系当地中医院,开设“熟地黄炮制技艺”研学课程,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技艺背后的科学与仁心。
古法炮制九制熟地黄
六、推己及人,是医道,更是人道
古人云:“医者,仁术也。”而炮制之工,亦是医道之延伸。温贤仁以“推己及人”为念,将一腔仁心注入每一斤熟地黄之中。他不曾著书立说,也不曾名满天下,却以最朴素的方式,诠释了何为“大医精诚”。
在这个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,温贤仁的坚守显得格格不入,却又弥足珍贵。他让我们明白:真正的良药,不仅是草木之精华,更是人心之温度;真正的传承,不仅是技艺之延续,更是初心之不灭。
愿每一味熟地黄,皆载仁心而行;愿每一位匠人,皆守初心不改。如此,则中医不灭,仁道不孤线上配资知识网,苍生有幸,山河无恙。
发布于:河南省粤友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